-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药物知识百科:了解药品,保障用药安全!
药物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潜在的风险。了解药品知识,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是保障用药安全、维护健康的关键。
药品的定义与分类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既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传统药物,也包括化学药、生物药物等现代药物。
根据药品的来源和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中药材:指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加工的天然药物,如植物、动物、矿物等。
中药饮片:指将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后,制成的可供直接煎煮或冲泡的片状药物。
中成药:指由中药材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制成的,具有固定名称、规格和用法用量的药物制品。
化学药:指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得的药品,如抗生素、镇痛药、降压药等。
生物药物:指以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药品,如疫苗、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此外,根据药品的管理分类,药品又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则是指不需要医生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品的批准与标识
药品的上市销售必须经过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负责药品审批和监管的主要机构。合格药品的外包装上会有“国药准字”的批准文号,这是药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明显标志。
批准文号的格式通常为“国药准字H(Z、S、J、B、F)+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分包装,“B”代表保健药品,“F”代表药用辅料。通过批准文号,我们可以了解到药品的种类、生产日期和顺序等信息。
除了批准文号外,药品的外包装上还会标注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生产厂家、有效期、批号、贮藏条件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患者或老百姓正确使用药品、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进口药品,国家也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进口药品必须获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并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号。同时,进口药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必须使用中文,并标明进口药品的相关信息。
用药安全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在使用药品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品的具体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时间。对于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和使用。
注意药品储存条件: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储存药品。如需冷藏、避光、防潮的药品应存放在相应条件的环境中。避免将药品存放在潮湿、高温或阳光直射的地方。同时,要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过期药品应及时丢弃。
观察不良反应:在使用药品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应立即停药并就医。特别是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在使用新药品前应进行过敏试验。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在服用多种药品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目前的用药情况,以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药品可能需要间隔开使用,或遵医嘱调整为其他药品。同时,也要注意药品与食物、饮料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对药品的代谢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药品时应特别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并遵医嘱进行用药。
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对于一些广告宣传的“神药”“特效药”等,应保持警惕。这些药品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审批,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结语
了解药品知识、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注意用药安全事项,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安丘市皮肤病防治站/贺军英)
(责任编辑:宋莉)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