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丙型肝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作为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隐匿性、慢性化及潜在的严重后果,长期以来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峻挑战。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策略,对于有效控制丙肝传播、保护公众肝脏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丙肝的隐匿性与危害性
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隐匿性。与乙肝病毒不同,丙肝病毒感染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甚至在感染多年后才因肝功能异常而被发现。这种隐匿性不仅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也使得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加速了疾病向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进展。
丙肝的危害在于慢性化倾向和难以自愈。一旦感染,约8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慢性丙肝,其中约15%—30%的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此外,丙肝还可能导致疲劳、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发现:提高公众意识与筛查普及
“早发现”是丙肝防治策略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普及丙肝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早期症状,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推广筛查项目:政府应加大对丙肝筛查项目的投入,特别是在高危人群(如静脉药瘾者、接受血液或血液制品治疗者、艾滋病患者等)中开展广泛的筛查,鼓励医疗机构将丙肝筛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提高筛查覆盖率;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快速检测试纸、干血点检测等新型筛查技术不断涌现,为丙肝的早发现提供了更多便捷、高效的手段。
早诊断:精准检测与科学评估
“早诊断”是基于筛查结果,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明确患者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并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及肝损伤程度的过程。
核酸检测是确诊丙肝的金标准,能够直接检测到病毒的存在,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虽然抗体检测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但可作为初筛手段,帮助识别可能感染过丙肝病毒的人群;肝功能检查与影像学检查,通过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结合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及是否存在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丙肝病毒存在多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基因型检测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早治疗:科学用药与综合管理
“早治疗”是丙肝防治策略的落脚点,也是实现病毒清除、阻止疾病进展的关键。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问世,丙肝的治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肝功能状况、合并症及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DAAs药物以其高效、低毒、短疗程的特点,成为当前丙肝治疗的首选。
规范用药与监测: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定期接受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与康复管理:丙肝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复发与再感染:治疗结束后,患者应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再次接触丙肝病毒。同时,定期随访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复发或再感染情况。
丙型肝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策略,是守护肝脏健康、降低丙肝危害的关键行动。这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筛查项目、优化诊断流程、实施科学治疗,有效控制丙肝疫情,保护更多人的肝脏健康。(淄博市博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庞琳琳)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