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首页>>旧版网站

【双安双创】严查“五毛食品”打造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高地

  • 作者:陆悦 蒋守福 叶阳欢
  • 来源:中国医药报
  • 2017-05-31

北京市东城区  清查学校周边“五毛食品”

                

5月18日,北京市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东城区某中学,对校园周边的小超市、小食杂店销售的低价食品进行全面排查。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进入校门附近的一家食杂店内,看见货架上堆满了各种膨化食品、辣条、果冻等低价小零食。监管人员现场检查了食品销售者是否具备销售资质、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等情况,并且对店铺内货物存放场所、柜台内部进行了检查,发现个别商户未记录食品购销台账、进货票据不全等问题,且不能提供供货商资质证明,执法人员对其下达行政提示,责令立即改正,并在后期跟进复查。

    

“五毛食品”易出现添加剂超标或者是菌落超标等风险,执法人员现场挑选了一包蜜饯,对其中的糖精钠含量进行了快速检测。几分钟后,溶液显现出淡淡的蓝色,执法人员用色卡比对后,发现在合理数值范围内,并未超标。“糖精钠是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剂,且使用历史最长。它非常稳定,也不被人体吸收。但是如果超标使用,就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东城区局执法人员介绍,如该零食在快检中被检出糖精钠超标,就必须送专业检测机构检测。

    

“针对中小学周边‘五毛食品’,我局于近期开展了专项检查,严格检查标准,严把渠道来源,严卡问题食品。截至目前,共出动255人次,检查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124户次,开展快速检测72件。针对疑似问题食品,下架封存350余件,开展进一步调查;对渠道不明、标识不清、供货商资质不齐全、部分食品未冷藏储存等问题下达行政提示书24份。”东城区局副局长胡慧慧表示。

    

据悉,“六一”、中考、高考将至,东城区局将继续深入开展“五毛食品”专项清查工作,加大对易腐败变质食品的检查力度,强化高风险项目的监督抽检,并联合相关部门对校园周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小超市、小食杂店等进行全面清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开展“中小学生科普大讲堂”等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老师和家长重视食品安全的意识。

    


福建  筑牢“五毛零食”监管网

                       

在福州市岳峰中心小学周围,散布着多家小卖店。除了售卖学习用品外,这些小卖店还兼售琳琅满目的“五毛零食”。每逢上下学时间,附近的小学生往往蜂拥而至,把这些小卖店围得水泄不通。

    

仔细查看一些“五毛零食”,其外包装上大都标有制造商、产地、配料、QS生产许可等产品信息。不过,有些零食的“生产日期”却不见了踪影。对此,一家小卖店店主解释道:“这很正常啊,有些厂家会把产品的生产日期标在大包装上,这些小包零食上是没有的。”当问及是否担心这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时,该店主表示,“我都在这边卖了好多年了,也没见出过什么问题。”

    

对于“五毛零食”危害学生健康的问题,学校及各相关部门也在多方“围堵”。比如,在福州市一家小学校门口的LED屏上,显示出“远离垃圾零食  保障舌尖安全”12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该小学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校园内是禁止学生带这些零食进来的。值班老师如果看到学生购买零食,也会进行批评教育。不过,学校毕竟不是执法部门,我们能做的,只是劝导学生,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而为了更好地确保小学生的“舌尖安全”,近年来,福建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持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抓监管,不断筑牢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网。比如,南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校园行”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发放教材、现场咨询、动图视频、图片展示和分享互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师生、学生家长和学校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宁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一对一”深入排查,基本摸清了全市校园及其周边食品监管对象“家底”,逐一建立“安全风险档案”,督促相关单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莆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督促辖区内食品安全经营单位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自我评价机制,着力提升食品经营单位的自觉意识;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则联合教育等部门,综合运用日常监管、执法检查、检测抽检等手段,以春秋季开学、双休日、节假日为重要节点,对学校及其周边食杂店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销售和使用“三无”食品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等违法行为。

    

福州市仓山区食杂店业主季先生深有体会地说道:“监管部门查得很严,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查一两次,遇到关键时间节点,查得频次会更高。要是查到‘三无’食品,或是过期、变质食品,不但要将东西全部销毁,还会对我们进行罚款。”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加强部门协作,2016年以来,福建省局先后与福建省食安办、省教育厅和省卫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和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合力营造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环境。

    

吉林 对“五毛零食”坚决说“不”

                 

一提到“五毛零食”,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表示担忧。“你看那些零食,不仅包装印刷粗糙、生产批号以及保质期模糊,也几乎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志,我是绝不允许孩子吃这些食品的,也希望政府对此加大整治力度。”日前,正在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李女士说。学校的一位班主任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我利用班会多次向学生们讲解食用‘五毛零食’的危害,讲解如何辨别垃圾食品,怎样做到科学饮食等知识,每次强调之后,多少会起点作用,可时间一长,购买这种零食之风又出现了。”

    

“五毛零食”到底安不安全?据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人员介绍,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口味和喜好,一些小作坊在制作像“麻辣条”“牛板筋”等这类廉价小零食时,大量使用着色剂、甜味剂等添加剂,有些甚至是非法添加物。长期过度食用甜味剂超标的食品,会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危害更为明显。

    

事实上,针对校园周边这些“馋”住学生、“愁”坏家长、“难”倒老师的“五毛零食”安全问题,吉林省局非常关注,每年都出台相关文件,部署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督查,要求各地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分阶段、按步骤开展集中整治,组织拉网式排查,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不漏对象、严防反弹。按照统一部署,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学校周边的小摊贩、食杂店开展监督检查,形成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铁拳”。

    

今年年初一开学,吉林省局就立即启动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督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督查邀请媒体记者随行,现场直击,用镜头和文字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直观展示校园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保障情况。同时,珲春市、四平市、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结合各地实际纷纷开展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集中整治,从严查处销售问题“五毛零食”、仿冒产品、过期、标签标识不规范等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经营业户,严格规范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行为。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