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
- 中央新闻网站
1218份食品检测报告的背后——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保障上合峰会食品安全纪实
抽样小组成员在食品配送中心对抽取的食品样品进行核对登记。
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为了保障峰会的食品安全,有这么一个团队,日夜值守在食材仓库抽取食材样品,为了及时出检测结果而加班加点。
他们,就是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市食药检院”)的技术人员。在62天的时间里,用1218份食品检测报告,把住了上合峰会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道关口。
精心准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7年12月,青岛市食药检院接到青岛市政府保障上合峰会食材安全的命令。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考虑上合峰会的食材安全,所以,检验工作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该院副院长卢京光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全院干部职工的紧迫感。
“为做好峰会食材的安全保障工作,我们在设备、检验环境、安全保密等硬件设备上启动了紧急招投标程序,原本需6个月才能完成的招投标工作,仅在3个月内便完成185台(套)检测仪器等所有硬件设备采购和实验室软件系统搭建。”该院食品检验部总监张辉珍回忆说。
据张辉珍介绍,除了在硬件上进行了大量投入,青岛市食药检院还通过外出交流、内部讨论、专题技术研讨等方式,组织开展了15期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530余人(次)。如安排技术骨干到参与G20峰会保障的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参与金砖会议保障的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学习他们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的经验等。与此同时,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也从全省15个地市调配了32名业务骨干给予支援;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派驻6名技术专家全程参与检验和技术指导。
“我们还建立了由院领导主持召开的晨会制度,按时汇报每天的工作难点和进度。”卢京光表示,依托山东省食药检院的6位专家,建立了专家质量风险分析会制度,对于检验检测中的数据异常问题,随时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判。同时,青岛市食药检院还在短时间内先后两次顺利通过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扩项现场评审,累计扩项16个方法、2个品种和8个参数。
在抽样管理方面,青岛市食药检院建立了严格的抽样工作记录和岗位交接制度,6辆样品专用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定位监控系统,抽样过程全部拍照存档,运送样品时均加贴封条,实施双人运输、交接记录、全过程押运,全面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措施。
不分昼夜 抽检工作不间断
4月10日起,由18名检验检测技术骨干组成的抽样小组,分成3班,全天24小时进驻上合峰会位于胶州区的食品配送中心,全力投入峰会食材的抽检工作,直至峰会结束嘉宾离开。
“工作量大,样本数量繁多,且抽检的食品类目和数量随机性强,是这次保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青岛市食药检院抽样部部长裴琳表示,他们平常的抽检都是批次抽检,而此次峰会的食材供货商一般都是下午甚至凌晨一两点把食材送达食品配送中心。为了不影响食材尤其是冷冻食材实时入库,他们采取了随到随抽随检的方式,常常是“边卸货边抽检”,完全没有规律可言。深夜驱车近两个小时,把样品从食品配送中心送回院本部实验室也是常态。
自抽样小组进驻食品配送中心后,山东省食药检院也协调了1辆新购买的冷链运输车无偿支援。至峰会结束时,冷链运输车的里程表从刚到青岛时的400公里变成了8000公里,完整地见证了这次峰会食材保障工作的完成情况。
据裴琳介绍,食品配送中心的抽检环境是一个潮湿、低温的仓库,灯光昏暗,在深夜,查看食品标签都特别困难。而获取冻鱼、冻肉样品时,因为冻得比较结实,他们只能安排抽样小组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番用刀斧来处理,以至于砍刀砍坏了5把、菜板损坏了8块,直到后来紧急购置了大号手锯,才避免再次损坏切割器材。处理完10来个样品后,小伙子们也个个累得腰酸背疼。有时还需要到零下40℃的冷库中取样品,进去再出来,睫毛上都结了冰。
经受考验 食品安全“零事故”
在距峰会结束的最后10天里,累计承检的食材占到此次峰会检验食材总批次的44%。由于大量的食材集中送达,且种类繁多,无法批量,而检测时限要求又短,在此情况下,检验人员加班加点,成功做到按照既定工作方针,忙而不乱、标准操作、严格质控,接收样品后及时制样、及时前处理、第一时间上机检测、仪器24小时不间断作业,保证了所有检品均按时限要求完成检测。
6月4日,青岛市食药检院本部实验室接收到一种特殊食材紧急检验检测任务,这也是该院第一次接到的该种食材。在没有相关标准及数据的情况下,院领导组织召开专家会议,反复商讨论证其安全风险,并参照类似食材,拟定了23个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案。经过检验人员连续24小时的奋战,成功解决了从制样、检测到数据处理等多个技术难题,将检测结果及时报告给食品配送中心。
回忆起这段激情澎湃的时光,裴琳感触良多:“平日里,在同等时间段,我们一般也就出具600份检测报告。可在进驻峰会的62天里,我们按照最严格的抽检规范,累计出具了检测报告1218份,且所有检测报告均按计划提前完成,抽样及时率、准确率、覆盖率、规范率等全部实现了100%的既定目标。”
“1218份沉甸甸的检测报告,每一份都体现了我们检验检测人员的艰辛与专业。”卢京光表示,进驻食品配送中心的抽样小组成员,作息时间日夜颠倒,精力和体力都经受了极大考验;院本部的技术人员根据运回来的样品,不分昼夜地上机进行数据检测和分析,并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甚至对一进口食品采取了5种不同仪器不同类别的检测,拧紧了食材“安全阀”,确保了峰会食品安全“零事故”。
(责任编辑:齐桂榕)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